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体化三周年,旧貌换新颜——京津翼一体化系列研究之二

2017-02-23 李慧勇王健 申万宏源宏观

文:申万宏源宏观 李慧勇、王健


结论或者投资建议:


京津冀发展主要聚焦首都核心功能、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联动以及公共服务等目标。2017年是近期目标的完成节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最为重要。2017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重点将聚焦五方面,稳妥有序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当其冲,其次是推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以及交通一体化将使得地产、基建和交运领域显著受益,通州副中心等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区域和交通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城市受益最为明显。同时,环保领域也将直接受益,高污染行业去产能将进一步加大力度。重大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北京新机场、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钢京唐二期等。


实行“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架构。从京津冀的空间架构来看,保定廊坊、天津无疑是受益最大的区域。保定、廊坊和天津都位于四大功能区的中部核心功能区,直接受益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中部核心功能区还是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重要程度更高。保定还是京津冀的区域中心城市和河北省的增长极。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通州副中心时代来临。2017年通州副中心迎来实质性进展。北京市提出争取2017年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副中心详细规划以及副中心城市设计,都要在2017年完成。2017年,通州副中心的交通、教育、医疗、行政及配套设施等都将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年底,四大市级机关和相关市属行政部门有望率先启动搬迁。


交通一体化,天津、石家庄、唐山和秦皇岛最受益。《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提出建成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5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到2020年形成“1小时”通勤圈。重点领域包括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四大港口;首都机场、北京新机场、天津滨海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四大机场;轨交方面,到2050年京津冀将规划新建城际线24条共3453公里。十三五期间包含9条线路共1104公里,初步估算投资约2470亿元。交通一体化利好交运、基建和地产,天津、石家庄、唐山和秦皇岛最受益。


环保力度加强,去产能继续推进。2017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实现的关键节点。京津冀的环保标准将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环保力度趋严,利好环保行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去产能力度将进一步加大。2017年京津冀地区依然是钢铁去产能的第一线,利好当地优质的长材企业。煤炭去产能则利好当地龙头。


产业转移,重点打造五条产业带。《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将京津冀划分为了五条产业带,进行了详细的产业定位。包括: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北京、廊坊、天津);沿海临港产业带(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沿海地区);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衡水、邢台东部、邯郸东部、沧州西部地区);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北京、天津山区和张家口、承德山区地区)。3年来,京津冀产业转移成效斐然。北京企业2016年向津冀投资2039亿元,向津冀输出技术154.7亿元,同比增长38.7%。3年来,天津累计引进京冀项目4800多个,投资5200多亿元。河北省共引进京津项目12716个,引进京津高新技术企业1300家。



正文:


2017年是京津冀战略推进的关键一年。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7年2月26日将迎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三周年。此外,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7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近期目标的时间节点。预计2017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进入快速推进期,新一轮政策催化也将陆续出台。


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5年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综合来看,京津冀的发展目标主要围绕着首都核心功能、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联动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展开。其中,2017年是近期目标的完成节点,而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是首当其冲的重点任务。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2016年2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京津冀十三五规划)印发实施。为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期目标,《京津冀十三五规划》又进一步对京津冀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发展任务细化为九个方面,包括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互联互通、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文化传承创新、依法行政、开放发展、深化改革等。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创新、转型升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绿色发展四个方面。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2017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重点将聚焦五方面。稳妥有序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事项落地;深化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进一步完善协同发展工作推进机制。2017年的主要任务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也是首当其冲。其次是重大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北京新机场、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钢京唐二期等。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和近期的主要任务来看,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以及交通一体化将使得地产、基建和交运领域显著受益,通州副中心等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区域和交通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城市受益最为明显。同时,环保领域也将直接受益,相关的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如煤炭和钢铁去产能也将进一步加大力度。


2 京津冀的区域架构,核心功能区最受益


区域架构上,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行“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架构。从京津冀的空间架构来看,保定、廊坊和天津无疑是受益最大的区域。保定、廊坊和天津都位于京津冀四大功能区的中部核心功能区,直接受益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中部核心功能区还是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重要程度更高。此外,保定还是京津冀的区域中心城市和河北省的增长极。


而从我们可得的数据来看,中部核心功能区城市的房价确实涨幅最高。2016年,北京、天津和廊坊的房价增速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保定的土地市场也在2015年以来显著升温,土地购置费均价从2490元上涨到5781元。


3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通州副中心时代来临


京津冀协同发展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任务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重点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北京制定了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禁限比例达到55%,城六区达到79%。优先重点疏解四类非首都功能,累计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1341家,调整疏解批发市场370余家;疏散1.6万北京学生至五环外的新校区;医院新院区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2017年至2020年,北京将更加严格约束新增用地和新增产业,将年均减少存量30平方公里。2017年将疏解退出500家一般性制造型企业,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2570家。疏解提升批发市场120个,疏解提升物流中心38个。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作。通州副中心,无疑是最直接受益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2017年,通州副中心将迎来实质性进展。2015年7月,北京市委通过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提出聚焦通州,加快推进市行政副中心建设,争取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北京市规划国土委主任魏成林强调,城市副中心的详细规划以及副中心城市设计,都要在2017年完成。北京市市长蔡奇表示,目前正在推进的城市副中心建设,安排350项重大工程项目,已有106个项目开工建设。2017年年底,四大市级机关和相关市属行政部门有望率先启动搬迁。


4 交通一体化,天津、石家庄、唐山和秦皇岛最受益


2015年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根据《规划》,到2020年,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建成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5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客运联程联运、主要城市之间实现交通“一卡通”。


根据规划,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轨交、公路、港口和机场四个方面。港口方面,主要是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机场方面,主要是首都机场、北京新机场、天津滨海机场和石家庄正定机场。


京津冀城际铁路网修编规划显示,到2050年,京津冀三地将规划新建城际线24条,总规模达3453公里。根据规划,三地将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以京、津、石三大城市为核心,形成“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规划新建的24条城际线分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远景2050年完成。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将优先选择建设。发改委确定的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的建设项目一共包含9条线路共1104公里,初步估算投资约2470亿元。


5 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环保和去产能力度


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2015年12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规划》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区域力争超额完成国家确定的大气、水、土壤防治目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到2020年,区域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40%左右,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6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等。


而2017年,京津冀的环保标准将进一步加强。2016年6月17日,环境保护部联合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人民政府印发《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2017年2月8日,“京津冀“2+26”通道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实施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的部分城市,称为“2+26”城市。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的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强。


环保趋严也意味着京津冀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去产能力度将进一步加大。2016年河北省退出炼钢产能1624万吨,天津完成370万吨,北京十三五期间没有计划,那么京津冀地区2016年完成钢铁去产能1994万吨,占全国退出产能6500万吨的30.68%。2017年,河北计划再去除炼钢产能1562万吨、炼铁产能1624万吨,天津市计划去除炼钢产能180万吨,2017年京津冀地区依然是去产能的第一线。京津冀地区去产能的目标主要为一些中小的长材类企业,另外将被肃清的中频炉产能90%以上也用于建筑类钢材,去产能的进行将极大利好当地优质的长材企业。


煤炭去产能也将继续推进。2016年,全国煤炭去产能近3亿吨,河北去产能1400万吨,北京地区完全退出煤炭行业。河北计划到2020年继续去产能5103万吨,产能控制在7000万吨左右,去产能比例高达40%。煤炭去产能利好京津冀的龙头企业。


6 产业转移,重点打造五条产业带


2016年6月7日,工信部、和京津冀三地政府联合印发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指南中将京津冀划分为了五条产业带,进行了详细的产业定位。包括: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北京、廊坊、天津);沿海临港产业带(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沿海地区);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衡水、邢台东部、邯郸东部、沧州西部地区);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北京、天津山区和张家口、承德山区地区)。各产业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是各类园区,各园区中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也有明确的划分。


而三年来,京津冀在产业转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15年北京企业在津冀投资额为1642亿元,是2014年的3.5倍;2016年向天津投资899亿元,向河北投资1140亿元。2015年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11.5亿元,同比增长34.2%。2016年成交额154.7亿元,同比增长38.7%。


3年来,天津累计引进京冀项目4800多个,投资5200多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0%以上。


河北省共引进京津项目12716个,以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为标志的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河北。河北与京津共建了科技产业园区55个、产业技术联盟65家、各类众创空间200余家,引进京津高新技术企业1300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